乘着“慢火车” 迈进幸福年******
【一线见闻】
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于海
又到一年春运时。神州大地上,一列列“复兴号”“和谐号”载满了踏上归途的旅客,飞驰的列车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。在陕西,一列开行在秦岭山区、最低票价仅3元的6063次公益“慢火车”,也为沿线居民带来了新春的喜悦。
1月9日清晨,在新疆乌鲁木齐打工的李承仓经过K1538次列车30个小时的路途,终于抵达“中转站”陕西宝鸡站,在这里,他还需要倒一趟6063次“慢火车”,才能到达自己的家乡甘肃宏庆。
李承仓的身边放着一件半人高的拎包,还有一件用床单裹起来的行李。“这里面全是新疆特产!开心果、巴旦木,还有大枣,带回来给孙子尝尝!”
李承仓将要乘坐的6063次列车被誉为“秦岭最美小慢车”,已经开行了65个年头,全程350公里,沿途停靠秦岭深处的32个车站,大部分是乡村小站,车上的乘客有进城卖菜的老乡,也有上下学的孩子们,日常通勤的务工人员,可以说6063次列车就是山里的“铁路公交”。
以往,山里的村民们大多没有收入来源,只能在家种些蔬菜瓜果,养些鸡鸭鱼鹅。对他们来说,6063次列车就是免费货车,所有的蔬菜、水果、家禽,无论多少,都不收一分运费。如今虽然大家都富裕了,但把火车当货车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。
今年58岁的向宝林是6063次“慢火车”的列车长,已在铁路部门工作40余年。据他介绍,临近春节,大家都在备年货,许多老乡刚把特产提上车,就被别的旅客直接买走了,为了方便老乡卖货,他也会把一些卖菜信息通过广播推广出去,列车俨然成了一座“小型菜市场”。
今年中国铁路西安局还为管内担当的七对公益性“慢火车”全部升级为空调列车,6063次“慢火车”也升级了。“升级后,车厢环境更加温暖整洁。”向宝林说。
“慢火车”承载的不仅是乡情,更是公益。如今的高铁时代,像6063次这样的“慢火车”在祖国的偏远地区仍有81对,日均发送旅客超6万人次。不论时代如何变化,铁路人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始终未变,这些“慢火车”将继续为飞速前行的中国社会做好基础保障,让山区人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2日 15版)
甘肃安定:冬日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忙******url:https://m.gmw.cn/2022-12/21/content_1303230687.htm,id:1303230687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将马铃薯原原种装袋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