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河灯,猜灯谜,观展览 京城美术馆奉上元宵文化盛宴******
本报讯(记者 王广燕)正月十五闹元宵,不妨到美术馆不负良“宵”。本周末元宵节到来之际,京城多家美术馆、博物馆延时夜间开放,并举办缤纷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,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、增强节日氛围的同时,为市民奉上了一道道文化盛宴。
“一口叙说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。”皮影艺术植根于民间丰沃的艺术土壤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月4日、5日,在“影戏人间:陕西非遗皮影展”展出之际,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举办“欢天喜地闹元宵——陕西皮影专场”,来自陕西省的汪氏皮影演出剧团和华州创新皮影团及老腔团将带来《劈山救母》《老鼠偷油》《闹社火》等精彩演出,呈现传统和创新皮影的盛宴。
“张灯结彩过兔年”新春灯彩会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,重现“元夜时,灯如昼”的元宵节盛景。活动汇聚了来自北京、山西、浙江、四川、福建、安徽等地的部分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、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,众多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,主题多样,种类丰富,绚丽多姿。其中,高5米的“彩绘兔”、长达12米的“有凤来仪”等大型作品格外“吸睛”,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仙居花灯、硖石灯彩及具有浓郁京味特色的北京灯彩等也极具观赏价值。
将一盏荷花灯放于池中,寄托新年美好的愿望,放河灯已成为南池子美术馆一年一度欢庆元宵的传统。今年的元宵节之夜,南池子美术馆将为入馆的观众免费发放元宵限定河灯,观众可以在指定区域放灯许愿。当晚,美术馆将在各个角落悬挂灯谜,让观众在夜游美术馆的同时,体会传统节日游戏的趣味。观众还可以欣赏到“唯物思维: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”,通过来自五大洲的艺术家们带来的66件(组)作品,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材料艺术之旅。
为丰富观众在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生活,中华世纪坛在多元主题展览之余,以家庭参与、共同感受为主旨,准备了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。元宵节当晚,北京时代美术馆也将特别邀请单立人喜剧旗下即兴喜剧团体“火锅即兴”来到展厅,让观众在美术馆内欣赏一场即兴戏剧演出。
此外,多家博物馆也宣布将在元宵节当天延时开放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当天将延时开放至19:30。北京艺术博物馆将延时开放至18时,并将邀请观众参与线上猜谜。据悉,上述部分活动观众需预约、付费参加。
【光明艺评】经典民间故事为网络动画插上文化之翼******
近年来,一批优质网络动画作品,以丰富多样的形态、活泼新颖的手法,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网络受众的观赏需求。这些作品,以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骨架、以现代审美理念为血肉,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,巧妙融入网络动画的视听表达中,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探索出新的内容载体,也为网络动画高质量发展,摸索出新的精神增长点。
在大胆突破表达方式的同时,网络动画创作者坚守民族审美风格,着力于用纯熟的视听手段营造醇厚隽永的中国美学意境。《中国好故事》中的《高山流水》篇,在古典意象中,讲述“独美非美,孤乐非乐”的知音之叹。《狐桃桃和老神仙》在水墨画风中,融入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内容。这些作品在经典民间故事与中华美学风格的融合上颇显巧思,获得了受众的追捧和业界的肯定。
以IP思维阐释经典故事,建构古今通联,彰显时代价值,是当前文艺创作的有效路径。网络动画创作者积极通过IP开发的思维路径,在经典民间故事中发掘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,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对话。例如,《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洞光宝石的秘密》,在普及传统知识的同时,让成长、友情、责任、梦想等教育理念,潜移默化地浸入观众心中,放大了经典的文化魅力。
接下来,我们应继续发挥网络动画制作周期短、体量灵活、成本可控的优势,拓展题材空间,深化思想内涵,探索将经典民间故事中承载的主流价值理念,以更加适合的方式传播开来的路径。
(内容摘编自《光明日报》2022年11月30日15版,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,李璇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